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安阳专区 >> 独臂“兵支书” 一腔“党旗红” 探寻安阳林州任村镇盘龙山村党支部书记王生有心路历程
详细内容

独臂“兵支书” 一腔“党旗红” 探寻安阳林州任村镇盘龙山村党支部书记王生有心路历程

时间:2023-07-11     作者:中国雷锋报【原创】   阅读


中国雷锋报安阳讯(李春飞 刘海青)日前,安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获悉,中共河南省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通报,对河南省“十佳兵支书”予以通报表彰。安阳市林州市任村镇盘龙山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王生有获此殊荣,可喜可贺。当前,安阳市共有556名退役军人担任兵支书,兵支委1684人,他们充分展示了广大退役军人永葆军人本色、深入扎根基层、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精神风貌。


微信图片_20230711224329.jpg


山城林州,其山水惊艳了整个太行山脉。而太行之巅的盘龙山,虽说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,却曾是八路军的红色粮仓,也为山城增添了不少厚重底色。一条悬崖峭壁上的盘山路直冲云霄,这条路成为村子与外界唯一的通道。林州市任村镇盘龙山村,原本是一个穷山村,基础设施全无,群众生活困难,然而悬崖峭壁阻隔了人们的脚步,却阻断不了村民与外界沟通的渴望与企盼。硬化道路、修筑水池、建停车场、建文化大院,盘龙山村缘何有此蜕变?村里的百姓逢人便说,这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王生有的引领与奉献。


1958年出生的王生有,20岁时怀揣军旅梦想到漯河市服役5年,复员后落户到林州市姚村镇井湾村,多年来经营货运,生意做得很红火,生活幸福安逸。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。2002年,跑运输时遭遇一场严重的车祸,不幸失去了右手,右腿也严重残疾,走路很不方便。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王生有面前一条充满挫折和困境的路,让他不得不重新调整人生的规划。


盘龙山村的老支书为了改变百姓的生存条件,恪尽职守,呕心沥血,导致突发心肌梗死过世。这个消息,对村庄来说就如晴天霹雳。那几天,村干部、村民代表纷纷登门,想让他举起这面旗。军人出身的王生有,内心深处的那一丝悸动不允许他平凡地度过余生油然而生。


“身残但志不能残!为自己、为村民、为后代做些什么吧”的想法,始终萦绕在王生有的心头,交通不便的苦楚更让他下定了修通公路的决心。就这样,已经55岁的王生有,临危受命,回到了盘龙山,接过老支书的托负,挑起了村支书的担子。凭着军人的果敢刚毅、吃苦耐劳,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,发挥部队优良传统,以军人的韧劲儿,不畏艰难险阻,拖着自己残缺的肢体,硬是把一个贫困贫穷落后的穷山村建设成为太行民俗村。上任之初,就自己垫资40余万元,奋战两个月后硬化完成盘龙山村至东垴村公路;次年冬天,他带领村委向上级争取资金30余万元,自己再次垫资8万余元,组织盘龙山村村民完成全村道路防护墩建设项目。通过村委及村民因地制宜,两年努力,昔日坑洼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平展展的水泥路。同年,王生有等村委千方百计筹资10多万元,建设了村文化广场;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危房改造项目,村里有20户人家每户领到了5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补贴资金,对破旧的房屋进行了维修,这些都为下一步发展“农家乐”奠定了基础。


微信图片_20230711224333.jpg


从不向困难低头,从不向命运服输。2015年春,王生有又开始张罗扶持村民家家种植中药材。刚开始,村民都十分不情愿,不想把世代种庄稼的耕地种植其它的东西。为这事儿,他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村民家,挨家挨户的讲政策、说道理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经过他的一番苦口婆心,村里前后共种植花椒、核桃等经济林木700余亩,中药材200亩,为群众致富找到了新的门路;当年,他又自筹资金10万元,拆除村口废弃猪圈羊圈20余座,建成了一座2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,既美化了环境,又为山外游客停车创造了便利条件。


结合林州市金融扶贫的好政策,在林州市纪委、任村镇政府帮助协调下,2017年秋,他和村“两委”反复商讨后,正式成立农林牧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,成功利用30万元的金融扶贫无息贷款,开展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对花椒统一收购、统一包装、统一销售。收购价格高出市场价5%,村民们不用承担销售的风险,并保证了收入。当年,实现销售24万余元,创造净利润5万余元,村集体收入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;年底,专业合作社即获利11余万元,为本村11户贫困户和相邻村15户贫困户增收1200元到3000元不等的收入。全体村民在年底还领到了合作社春节福利:50斤大米、10斤油和100元钱。


次年,销售额60余万元,净利润20余万元(包括光伏近9万元)。同时,村里把目光瞄准到农村民俗旅游项目上来,利用本村红色资源,大力建设美丽乡村。该项目总计划投资300余万元。截止目前,盘龙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已投资100余万元。2020年建设的一座规模达3000平米的红色粮仓展厅已经建成,盘龙山村更加美丽,旅游内容更加丰富,依托民俗旅游带动群众增收效果更加明显,未来发展更具有潜力和空间。


前年5月,河南体彩联合河南电视台走进盘龙山慰问残疾人王生有,资助现金1万元及大米、食用油和牛奶。当时,他就表示,虽然自己生活不富裕,但是村里更困难,现场把1万元交村委会支持村里的建设。为了缓解村委与两户村民长期占用集体房屋产生的矛盾,为了村集体财产回收,王生有把慰问的生活用品分成两份并派专人送给两户。眼见支书都这么为村集体着想,两家村民在他的影响下主动和解。


微信图片_20230711224336.jpg


自担任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以来,他多次受到表彰:2014年10月,被河南省中原三农网评为“十佳村官”;2015年12月,被表彰为“感动安阳十大人物”;2016年3月,被中国文明网评为“道德模范”;2016年7月,被中共安阳市委授予“优秀共产党员”;2017年12月,被安阳市评为“十佳村官”和河南省“十大扶贫人物”;2018年1月,被评为感动安阳十大人物“感动安阳特别荣誉”、河南省“十大扶贫人物”等。


微信图片_20230711224342(1).jpg


“右臂残缺,却能振臂一呼,高举起脱贫攻坚的熊熊火炬;右腿不便,却能带领村民,大踏步走上致富之路。他是残疾之躯,又是奋斗之身;他夙兴夜寐,慷慨解囊,带领村民,修路开渠,植树造林,打造绿水青山,赢得金山银山,盘龙山,这个昔日的穷山恶水,今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名山胜水,他就是‘中国好人’、红旗渠的儿女王生有!”这是河南十大扶贫人物推介组委会授予王生有的颁奖辞。其实,这也是对他本人的真实写照。


微信图片_20230712135126.jpg


“听党话、跟党走”已在王生有的脑海中形成了深深的烙印,他也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“兵支书”,使命在肩,初心不变。王生有说:“这些年,上级党委政府给了自己很多荣誉,我知道这是对我的鼓励鞭策。和全国优秀的兄弟村相比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”


王生有常说,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,作为太行山区的人,不管遇到多大困难,都不能忘记当年修红旗渠的精神,一定要把盘龙山建设的更美、更好,力争成为乡村振兴的明星村,为美丽乡村建设奉献余生。


编辑:蒋国辉

责编:程进

审核:王凤军

值班:任安广


雷锋报分割线 (2).jpeg


中国雷锋报&时代雷锋网 (2).png
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