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群英回眸 >> 从不搞特殊化的焦裕禄
群英回眸
详细内容

从不搞特殊化的焦裕禄

时间:2025-11-16     作者:中国雷锋报【原创】   阅读

webwxgetmsgimg(2).jpg


编者按: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,他一心为公,两袖清风,直到最后,把生命都奉献给兰考这片土地。他当年奋斗过的地方,一株株泡桐挺立,像一座座绿色的丰碑,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。他当年为斗“三害”手植的桐树,被群众亲切称为焦桐,被大家小心呵呵护着,百姓说,看到它,就像看到焦书记一样。



http://img.danews.cc/upload/images/2025-11-16/pPjQbLIALVXb.png

上世纪六十年代,焦裕禄初到兰考时,发现妻子徐俊雅从县委食堂提回一壶开水。他立即严肃批评:“你是县委书记的老婆,不能带头破坏了办公的秩序。”随后,提议所有干部家属搬离县委大院。他在日记中写道,“革命不是为了做官,而是为了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”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”。

1964年2月,国家给兰考下拨一批救济棉花。县救灾办公室的同志看焦裕禄的棉袄补丁摞补丁,便送来3斤棉花票。他当即退还:“我生活还过得去,不能搞特殊化!”当得知县委办公室单独给领导准备猪肉时,他坚持将肉分给未买肉的同志,规定干部与群众同标准。一次,他的儿子焦国庆看了一场“白戏”。焦裕禄知道后,第一时间带儿子补了票,并借此亲自起草了“干部十不准”。这份文件被刻在一块石碑上,成为全县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规范。

焦国庆后来回忆道:“父亲说,特权思想就像泡桐树上的蛀虫,不除掉兰考永远翻不了身。”焦裕禄的6个子女无一靠特权谋职,长女焦守凤毕业后在酱菜厂工作。焦守凤哭过闹过,焦裕禄耐心地教导她,别人能干,你为什么不能干,县委书记的闺女也不能搞特殊化。子女们总结了六条“焦门家规”,其中一条便是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”。

为了拉近和群众的距离,焦裕禄提出了“三同”工作法——和群众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。他常说:“我们应该到群众中去,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。”那是个风雪堵门的日子,焦裕禄走访贫困群众,来到梁孙庄一户普通农家。面对老乡“你是谁”的疑问,一句“我是您的儿子”,让老乡热泪盈眶。回去后,他发现救济名单上有自己的名字,坚决要求划去:“兰考是个重灾县,人民的生产、生活都很困难,我们时时、事事应该首先想着群众。”

在兰考的470多天中,他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,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调研,抓住了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的“牛鼻子”。焦裕禄肝病恶化后,为缓解疼痛,用硬物顶着肝部坚持工作,日子久了,他坐的藤椅被顶出一个窟窿。县委要换新椅子时,他连忙拒绝:“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?”

斯人已逝,风范永存。而今兰考大地旧貌换新颜,群众时刻都想念着焦书记,把他手植的泡桐亲切称为焦桐,成为一道动人的风景。


撰稿:王自亮

编辑:蒋国辉

责编:曹道伟

值班:任安广


webwxgetmsgimg(27).jpg

seo seo